末伏过后秋季的气息会越来越浓,天气也会慢慢变得更加干燥,人们在夏季过多地发泄之后,体内各大组织的水分往往不充足,从而容易出现火旺、阴虚等问题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。
不及时处理秋燥的话,人们很容易感到头痛,关节痛等等。所以说,末伏过后要谨防秋燥。比如说多喝水,为身体补充水分,比如说保持稳定的情绪,不要过于悲伤,也不要太过压抑,更不要大发雷霆,遇事先深呼吸,冷静后再处理。
然而“秋老虎”虎视眈眈上蹿下跳,这时节,温差增大、昼暖夜凉,伺机而动的不止自然更迭,还有……喜欢“秋后算账”的6种疾病。
一、 消化性溃疡
秋凉的刺激会使胃溃疡、慢性胃炎等胃病复发。气候转凉,人的食欲旺盛,胃肠负担加重,也容易出现消化道疾病。
建议:避免着凉,尤其要防止疲劳后着凉。少吃寒凉食品,适当加强体育锻炼,化州橘红茶性温,走肺脾经,每天泡一片,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,有助减少发病机会。
二、 胆石症
苦夏之后,人们的食欲开始恢复,胃口变好后易暴饮暴食,往往会诱发胆石症加重。
建议:切忌暴饮暴食,特别是有胆石症等胆囊疾病患者。
三、痔疮
夏秋交替,气候干燥,早晚温差大,寒冷刺激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,周围阻力增加,引起小动脉收缩、血压升高,腹部血流速度减慢,下肢静脉血液不能回流,导致血液淤积,易形成痔疮。再加上食欲大开,往往容易引起便秘或腹泻,导致痔疮复发。
建议:避免久坐,多运动,少吃辛辣食物。
四、 哮喘
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老年人和儿童,气道防御功能较差,易受温差影响,诱发哮喘。
此外,秋季空气中花粉、螨虫、霉菌等过敏原猛增,有哮喘病史的人容易复发。
建议: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药;多吃些润燥、清肺的食物,如化橘红、百合、梨等。
五、心脑血管病
冷天会刺激心脑血管收缩,如果患者本身存在高危因素,特别是脑血管狭窄供血不足等,会加剧脑组织缺血,出现脑卒中复发或加重。
建议:季节交替时调整生活习惯,注意添衣,注射流感疫苗等。
心脑血管方面,平时也可以多喝化州橘红,
现代医学证明,化橘红主要成份“二氢黄酮”与“柚皮苷”(C27H32O14)含量极高,而且还含“类素互呔”等有效成分,不仅止咳化痰的功效神奇,更为可贵的是对人体心脑血管健康、美容、解毒的功能神奇突显,保健医疗效果独佳。历代本草多有记载,同时也被历代医家认可和推崇。(来自百度百科化橘红的介绍)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1990年版):“化橘红辛、苦、温、归肺脾经,具散寒、燥湿、利气、消痰功能,用于风寒咳嗽,喉痒痰多、食积伤酒、呕恶痞闷。”
六、骨关节病
初秋季节,老寒腿、膝关节炎、腰背痛、风湿病等疾病进入高发期。不少年轻人即便秋风瑟瑟,仍喜欢穿短裙、短裤,这时骨科疾病可能悄然找上门。
此外,运动后出了汗不及时擦,也容易受风寒,导致骨关节病加重。
建议:及时添加衣物,平时洗东西时水温要适宜,别太凉。